老字号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是民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历程凝聚了开创者及其继承者几代人的智慧和劳动,传承了中华民族历史和优秀文化,应当得到保护和发扬。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老字号企业由于在企业结构、产品构成、营销理念等方面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度在经营过程中经历了低谷。2006年商务部对“中华老字号”进行重新评定时,在1600家被评定的老字号企业中仅有10%处于盈利状态。
从法律角度探究,阻碍老字号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发展的法律风险,主要集中在商标侵权。自1992年王致和“老字号品牌维权首案”起,在全国各地每年都会发生数以万计的对于老字号的侵权案件。这些诉讼争端往往会延续数年,牵制企业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纵观司法判例,老字号企业在应对诉讼、侵权纠纷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商标注册不及时导致老字号权利主体不清晰不适格。
我国现行法律对“字号”和“品牌”尚没有专门规定,其分别对应的就是企业注册和商标注册的法律制度,所以目前将“字号”注册为商标是保护老字号知识产权一个主要途径。根据商务部登记在册的老字号名录显示,很多老字号企业的创立年份远早于新中国成立,由于历史原因,同一老字号往往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不同地域的几家甚至多家持有,之间关系盘根错节。往往由于法律意识的缺乏,老字号企业没有及时对商标进行注册保护,在遭遇商标侵权、提起诉讼之时,出现提起诉讼的主体仅仅是老字号的使用人而非权利人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有可能造成诉讼程序冗长,还可能导致因主体不适格而承担败诉的风险。商标注册是商标权最明晰的起点,尽早注册既可防止他人抢注,亦可避免诉讼过程中的困难。
第二,虽注册了商标,但对于商标权利边界掌握不准确。
我国现行《商标法》对商标的注册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商标注册品类的权利边界进行了清晰的划分。然而在没有注册商标的时代,老字号企业的经营范围并不会受到品类服务的限制,由于这样的经营惯性的存在,使得部分老字号企业即使注册了商标,却出现商品、服务超出品类划分的情形,忽视权利边界,进而成为侵权者被告上法庭。
第三,历史传承的相关证据不完善,“知名度”不能被认定为法律事实。
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是老字号企业的特征,但同时也是老字号商标诉讼中较难证明的一项。在诉讼程序中,任何事实都需要有证据支持,即便是知名老字号企业也需要举证证明其“知名度”。然而由于时间跨度较大,企业经历的发展变革较多,老字号企业能够提供的证据往往出现不足或相互矛盾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形下老字号的发展传承和知名度就不能被认定为法律事实,从而影响诉讼的结果。
第四,证据意识不足,侵权赔偿举证不充分。
在老字号商标侵权案件中,常出现老字号虽有足够知名度、获荣誉颇多、但企业证据意识不足,提交的相关侵权证据不够充分,导致最终获赔不理想的情况。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就不能想当然的只依赖法官对侵权损失进行法定认定,须对己方的支出及损失、侵权方的销售数量、利润、经营场所分布等等数据进行调查和举证,以便法院确定赔偿数额。
针对老字号商标侵权诉讼中的难点问题,以律师的角度出发建议老字号企业要以预防为主,提升商标注册意识,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对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预防查询、监控跟踪和风险清除。
虽然目前在老字号保护领域依旧存在立法不够完善的情形,相关方也一直在呼吁完善立法,但说到底,政策、法律层面对老字号的支持和保护只是企业生长的基本土壤,老字号企业是否能适应新时代的市场环境、应对消费升级带来的挑战,还要靠自身树立权利意识,做好风险防范,及时主张权利,正确维权,这才是从法律层面上老字号能长久发展的根本之道。